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农村能否现代化,而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依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乡村振兴包括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五大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。
产业振兴要求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建设,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,增加生产者的收入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。这就需要提高耕地的质量,通过农业技术创新、技术推广和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。依靠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。通过社会化服务,解决小规模生产效率低的问题。依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延伸产业链,增加农产品附加值。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文化体验、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,增加农民收入来源。
需要强调的是,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,没有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、文化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,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将无从谈起。目前亟需改变各类人才向城市集聚,老弱病残和妇女留守农村的现状。这就需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在农村提供教育培训、技术支持、创业指导等服务,培养本土人才,同时引导城市人才下乡,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。
在本地人才培养方面,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,设置符合农村需要的专业,创新职业教育的方式,引导毕业生在农村创业就业。大力开展农村成人短期职业技术培训,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。在人才引进方面,需要为城市人才下乡提供更好的激励。对下乡创业者,提供土地、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的支持。对下乡专业人员,提供更高的工资标准和生活条件,优先评定技术职称等待遇。
此外,现代化的乡村需要繁荣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建设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普及科学知识,推进移风易俗,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。
最后,乡村振兴不能只局限在乡村,还需要城乡融合和新型城镇化的带动。地方政府需要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,优化城乡产业、基础设施等布局。确保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,形成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。
来源: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
本文转载自2月18日环球网。